落干冰碎末。
林夏调取危化品运输记录,发现上月二氧化碳消耗量达 3.2 吨,足以维持十立方米空间-78℃环境连续三十天。
当她用热成像仪扫描停尸房时,东南角的墙体显示异常冷源辐射——那里本该是配电室的位置。
“张嘴。”
陈文清突然用开口器撑开遗体口腔。
林夏的探针触到臼齿内侧凸起时,微型胶囊的钛合金外壳在 X 光机下显形。
液氮灌注后的低温钳取出装置内,淡蓝色凝胶包裹着活性干细胞,培养液 pH 值稳定在 7.4——这是活体保存的绝对证据。
胶囊内壁的激光蚀刻让林夏浑身发冷。
那串“X-17β-6”的编号与上周焚化炉异常高温记录完全对应,每个数字间距恰好是遗体面部硅胶填充剂的注射点间隔。
当她用纳米探针穿刺干细胞时,细胞核竟释放出 400Hz 声波脉冲——与追悼会毒剂释放频率完全一致。
地下冷库的液氮管道突然爆裂。
林夏套上自加热防化服闯入时,十三具遗体正在速冻白雾中保持诡异的瑜伽姿势。
她取下手套触碰墙面,手指瞬间粘在金属表面——这是-120℃超低温导致的冷焊现象,证明此处存在比干冰制冷更先进的冷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