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每个人都离不开农村土地上种出来的东西,可是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后代继续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这个招生让父辈们眼睛一亮,可能他们的后代,也许借此机会跳出这个圈圈。同样的少年们也是一喜,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经吹响整个大地。
他们同样向往那堪称不夜城的省城,少年们的梦想在膨胀,不但可以脱离父母的唠叨和沉重的体力活,还可能实现自己的城市梦。
可是二十多年后,很大一部分是圆了城市梦,活得却是那么艰辛,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真的生活自由。
一个小院,二亩薄田,种点自己吃的菜,粮,在喂一些散养的鸡鸭,悠闲自在的生活,不才是生活的标配吗?
可是,所有人都拼命的挤进钢筋混凝土铸造的笼中,背负着自己后三十年的付出,换取一个上下左右,前后都不属于自己的蜗居。
再配一个可以把自己包裹着,自认很安全的跑在宽阔的马路上铁壳,才是该有的生活。
让自己的情绪价值升华到了一个高度。
也许这就是这个时代人想要的人生,命运的齿轮转动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他更多的是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不管是人为推动了,还是他该有的走向。
这一群怀揣梦想的少年男女第一次踏上了父辈们都不曾去过的省城,开始了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涯,这也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次坐在课堂学习。
一群熟的不能再熟的小村少年男女开始了在省城学习,玩耍的生活。
录像厅的兴起,溜冰场的磕磕碰碰,还有那批发市场各式各样的花色衣服的出现,让小村里出来的人都打开了思想,开阔了眼界。
周末的通宵看录像,第一次上溜冰场的花样百出,还有些已经开始的谈情说爱,小村的少男少女都有参与其中。
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情,该发生的自然会发生,该经历的都会经历。
这一切却在两年后像渐变的冬日暖阳。虽然感觉温暖,但是手脚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