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周璟月周云柔的玄幻奇幻小说《凌星计划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徐孟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一个人的阻挡而停止前进,这个可怕的推动力其实是刻在人类乃至所有生物基因里的争斗本能。它裹挟了一个时代所有人的情绪,疯狂地将人类的命运推向一个难以预料的方向。不久之后,新上任的指挥官批准了来自总统的命令,三束不同颜色的光之矛伴着刺耳的音爆划破长空,击中了那个正在离他们而去的黑洞。热能瞬间融穿了球壳,高能光子在强烈的引力作用下不断地跌入黑洞,形成了一个围绕黑洞高速旋转的吸积盘。随着激光照射时间的增加,这个吸积盘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厚,渐渐地把整个黑洞包裹在其中,化为一个灼热的光球。但这个光球不是稳定存在的,它变得像面包圈一样中心越来越薄,粒子射流从高速旋转的两极不断地溢出。终于,这个光球达到了它的耐受极限,所有射入黑洞的...
《凌星计划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一个人的阻挡而停止前进,这个可怕的推动力其实是刻在人类乃至所有生物基因里的争斗本能。它裹挟了一个时代所有人的情绪,疯狂地将人类的命运推向一个难以预料的方向。
不久之后,新上任的指挥官批准了来自总统的命令,三束不同颜色的光之矛伴着刺耳的音爆划破长空,击中了那个正在离他们而去的黑洞。热能瞬间融穿了球壳,高能光子在强烈的引力作用下不断地跌入黑洞,形成了一个围绕黑洞高速旋转的吸积盘。随着激光照射时间的增加,这个吸积盘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厚,渐渐地把整个黑洞包裹在其中,化为一个灼热的光球。但这个光球不是稳定存在的,它变得像面包圈一样中心越来越薄,粒子射流从高速旋转的两极不断地溢出。终于,这个光球达到了它的耐受极限,所有射入黑洞的激光被转变为高能的伽马射线,从它旋转轴的两极激射而出,这就是毁天灭地的伽马射线暴。
康纳的预感应验了。这两股残暴的伽马射线,一股射向广袤的宇宙空间,另一股则射向了地球,从佛罗里达洲经墨西哥湾,划过了一条死亡的弧线,像一把切黄油的热刀,斜穿整个米国境内,一直到西海岸的西雅图市才停了下来。原因不是别的,正是米国的国防部发现激光非但没能摧毁黑洞,反而造成了自己国家无法挽回的损失、给自己的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才慌忙下令停止发射激光。于是伽马射线失去了输入能量,才自行停止了毁灭性的喷发。
回望这股伽马射线暴的所到之处,海洋被加热到沸腾、空气被催化生成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男女老幼不是被被射线灼烧致死,就是死于更加痛苦的窒息和中毒,连建筑物中的人都不能幸免。多个城市大片的街区化为一片火海,场面异常凄惨。郊外的农场和森林也被点燃,动物们和飞鸟四散奔逃,不受控制的大火在射线所经过的轨迹两旁绵延数百公里。浓浓的烟尘逸散到空气之中,被火光映照得绯红,置身其中的景象犹如地狱一般。
4个小时以后,在中国南海的正上方,经受住了高能激光轰炸的黑洞带着残破的球壳,拖着三片光帆和四根碳纳米管缆绳,凯旋回了到祖国的怀抱。经过这一战的洗礼,黑洞由于获得了大量的能量和质量,其寿命已经从53个小时增至14天,暂时不用担心它会自行蒸发消失掉了。
南海上空的巡弋的预警机一直跟踪着纳米机器人发来的信号,这些小家伙们附着在缆绳的末端,时刻汇报着自己的位置。盘旋在天空的无人机依靠预警机发来的指示,前往目标空域,顺利捕获到了碳纳米管缆绳,并带着它降落到中国南海诸岛中的第三大岛,永暑岛的军用机场上。
永暑岛已经为它的到来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一座名为昆仑空间运输港的崭新建筑敞开了大门,工作人员把这四根得来不易的缆绳牢牢地固定在中央大厅的基座上。基座上的电力顺着超导的碳纳米管缆绳,激活了另一端的缆绳轴,它通过收紧过长的缆绳来调整拉力,最终达到紧绷的状态。
与此同时,连接在缆绳轴上的三片光帆也按地面的控制重新展开,准备接收中国建造的三座激光站射来的高能光束。它们分别是位于南海西部万安岛上的伏羲激光站、位于西沙海域永兴岛上的女娲激光站和位于菲律宾巴拉望岛上的神农激光站。三束不同颜色的高能激光直冲云霄,划破蔚蓝的大气层,各自击中三面光帆后,散射成五彩的光芒,交相辉映。中国人遂称之为五色石,抹去了之前“锡安之石”的这个称呼。
五色石被光压推动,牵拉着缆绳轴和黑洞,重新回到36000多公里高的地球静止轨道。从此以后,中国南海的斜上方永远地存在着一颗人工黑洞,它通过吞噬由空间电梯运送上来的物质,不断地放出光和热,并通过包裹其上的光伏发电板,转化为无尽的电能传回地面,为整个南海地区的周边国家所使用。这座原名通天塔的设施,也被亚洲国家们尊称为洞天塔。
经此一役,米国不仅丧失了已经到手的人工黑洞,还付出了家园被毁,数百万人伤亡的惨痛代价,经济损失更是天文数字,多项产业也因此遭受了沉重打击,几年之内都无法恢复元气。但是米国政府,或者更确切一点,深水组织的成员完全不认为这一切是他们的贪婪导致的咎由自取,反而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中国。米国国内的新闻一概抹去了事实真相,将所有人的伤亡归咎于中国对米国本土发动的秘密武器袭击,致使国内民怨沸腾。每个人都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他们叫嚣着,从白天到夜晚不断地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向中国宣战,把所有的核武器投向自己的仇敌,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他们的心头之恨。
就在华盛顿煽动民意企图脱罪之时,中国释放出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中国宇宙研究院的沈均及其团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研制出了具有实用性的意识复制设备。已经有数十位濒临死亡的慢性病患者完全依据自己的意愿参加了实验。科学家们通过仪器扫描得到了这些志愿者大脑完整的拓扑结构,并通过数学模型在计算机环境中还原了这些结构所组成的网络,实现了记忆、认知、逻辑、语言等功能的高水平复现。目前这些人类先驱者的意识存在于专门为他们打造的服务器阵列中,通过互联网与全世界所有人联通,继续享受他们之前拥有的生活。
中国郑重承诺,将与全世界共享这项造福人类的划时代技术,并致力于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生存权的延续。在未来世界,人们不应因为自己的经济、身份、政治、信仰的不同被区别对待,而是应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切声音都应该被聆听,一切想法都应该能实现。
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被翻译成上百种语言,每家电视台的号外新闻、每家报纸的头版头条、每个自媒体的置顶消息全部都在说这件事。铺天盖地的各种解读、展望以及批评和质疑如雪片般地撒向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对此热烈的讨论从日常见面延伸到了互联网社交,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对此抱有自己的见解。这种深远地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事件已经几百年没有发生过了。
那些愤怒的米国人也因此冷静了下来。他们中的大部分放弃了示威游行,有些人还自发地反思了为什么会听信米国政府的宣传攻势,中国既然愿意共享得来不易的前沿科技,又有什么理由策划袭击米国本土呢?袭击米国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呢?与其因为自己没有根据的愤怒而走入战争的泥潭,为什么不选择合作,让生者的日子变得更加美好呢?
另一部分狂热的反华人士则没有那么容易改变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邪恶的中国是在用魔鬼的交易来瓦解他们的意志。在他们看来,延续生命就是在亵渎上帝的旨意,如果上帝安排他们死去,就是要让他们去到天堂中享乐,人为地干预死亡难道不是魔鬼的行为吗?于是,这部分人的示威更加暴力,有些人甚至还在白宫的门口制造爆炸,通过谋杀同仁的方式展示自己对上帝的虔诚。
米国的总统透过椭圆形办公室的玻璃窗,冷眼观望着白宫南草坪外的示威人群。随着抗议人数的减少,他深知时间已经不多了,中国人的这一招让他进退两难:如果坚持发动战争,国内的民意恐怕不会再支持他。但如果就此作罢的话,他有可能被醒悟过来的民众追究领导失误、酿成大祸的责任。
陪他一起议事的国务卿沃伦看出了总统的为难,便献上了计策:“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中国能在短短几年之间把科技水平发展到如此令人难以理解的程度,关键的原因是他们以某种方式得到了外星文明的先进科技。现在我们非常确信,这些科技的来源是一个叫周宇的中国人。如果我们能抓到他,那么不仅能把他当作伽马射线暴的主谋公开审判,平息公众的怒火,而且还能让他掌握的外星科技为我们所用,在日后的对抗中争取主动。“
”但是怎么才能抓到他呢?既然我们知道他的重要性,中国自然也明白。他们一定给周宇安排了非常周密的安保人员,而且在他们的地盘,我们很难得手啊。“总统质疑道。
”呵呵,只要他还是人类,就一定会有弱点。据悉,周宇和一个叫栗彬的中方外交人员非常亲密,而她刚刚完成在菲律宾的任务,正准备回国。我们在菲律宾正好有军事基地,可以派遣海豹突击队在去机场的途中把她劫走。这样我们或许还有可能引周宇自投罗网。“沃伦阴险地说道。
”我猜,这是盐柱想出来的计策,对吗?“
”是的总统先生,真是什么都瞒不了您。“
温暖的白色阳光洒在周宇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却看不见任何东西,眼前只有一片纯净的白色。他抬起头向上看,天空不再是他熟悉的蓝色。他试图把双眼的焦距对到无限远处,可眼中所见的一望无际的白色却并不随之发生一丝改变。他本能地想找到太阳,这样就能给自己所处的地方作定位的参照。可是环视四周,他发现此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光源,任何一个地方都散发着令人舒适的白色光芒。
他只能低头看下自己的脚,结果更加令他困惑,因为他的脚并没有踩着任何东西。他试图感受一下腿部的肌肉受力情况,但事实是他全身上下每一块肌肉都十分放松。他蹬了蹬腿,摆了摆手,却没有触到任何东西。他放眼望去,也没有看到天地相接的地平线。他意识到,自己漂浮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空间,这里没有重力,但也没有失重的感觉。
他有意识地呼吸了一下,觉得空气十分正常。又试了试憋气,却没有感到任何的不适。他明白了,除非自己有意识地去呼吸,在这个地方是不需要呼吸就能生存的。他不觉得饿,不觉得渴,不觉得冷,不感觉热,也不想上厕所。甚至可以说,如果他不是特别注意去感受的话,自己的身体是没有感觉的。
周宇对自己身处的这个空间感到很奇怪,但内心却没有因此感到任何恐惧,而是很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环境。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周宇。”他把头转回正面,发现自己的眼前突然凭空冒出了一个人。定睛一看,这人再熟悉不过,就是每天都出现在镜子里的自己。
“你是谁啊?“周宇向这个镜像的自己问道。
”我已经很久不用’我’这个概念了。“镜像回答道。
”那你到底是谁啊?“他对这个没头没脑的回答有点生气。
”我是来帮助你们的。”镜像不愠不怒地答道。
”帮助我们?你什么意思?“
”很快你们就会把自己毁灭掉,没有帮助的话是几乎不可能避免的。“镜像毫无感情地说。
”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啊?“周宇想弄清楚镜像说话的逻辑。
”你们就是生活在被你们称为太阳系的内侧第三颗行星上的所有生命。“
”那你自己是谁啊?你怎么知道我们的事?“周宇很好奇说这些大话的人是什么身份。
“我很久以前跟你一样,有自己的实体和自我的意识。但现在我和恒星共存,我是恒星运行的规律,也是主宰能量的意志。”镜像娓娓道来自己的身份,他继续说道。
“为了便于你的理解,我借用你自己的实体出现在你面前。为的是向你传递宇宙的真理,帮助你们避免走向自我毁灭的方向。“
”我明白了,你就是给我脑子里植入记忆的人吗?“周宇想确认自己的猜测。
”是的。“镜像平静地答道。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现在我们正在我的大脑里对话,对吗?“
”不是很准确。事实是我创造了一个以你大脑中的现有的神经细胞连接为基础的神经元网络改造方案。把这个改造方案嵌入到一段引力波当中,用负能量开启了黑洞连接,将它传递到离你最近的一个新生微黑洞,最终在你的大脑中实现神经元网络的改造,让你获得了对于真理的理解。用你能明白的话说,就是我打开了宇宙的虫洞,给你的大脑输入了能挽救你们生命的真理。“
”我不明白,我们现在不是正在对话吗?“
”不是的,这只是你的错觉。虫洞已经关闭,所有要传递的信息已经以神经细胞连接的方式写入你的大脑了,你现在应该做的是去理解它。我出现在你面前只是设计好的用来引导你理解的方式。“
周宇眉头紧锁,努力地思考这段话的含义。他问道:”你说你是通过虫洞给我传递信息的。对吗?“
”是的。”镜像回答。
“那你在哪儿?”
“我在由于四维膨胀而和你们永远割裂开的另一个宇宙区域,我在那个区域的位置对你们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即便是没有质量的光也永远无法从你们的行星到达我这里。”
“你不是打开了虫洞吗?你不能通过虫洞来到我这里吗?”
“任何有质量的物体是无法通过虫洞的,而且虫洞只能单向传递信息,也就是只能出,不能进。所以你从根本上就不可能到达我的恒星,也永远无法看到我的恒星。所以我的位置对你们没有意义。”镜像说到此处,稍微停顿了一下,指了指周宇的身后:“顺便说一下,这条真理就存放在你身后的这栋真理图书馆的第一层,这里有关于宇宙运行的一切规律。”
周宇转过身去,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座5层高的宏伟建筑,它像金字塔一样拔地而起,每一层都比下面一层窄。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原本贴满象牙白墙砖,却因为岁月的冲刷而越发泛黄的大楼:这不就是他读大学时的校图书馆吗?
镜像在周宇肩膀拍了一拍,站在身后对他说:“熟悉吗?这就是真理图书馆,外形取自你上大学时最喜欢的地方。里面一共有5个楼层,9个房间。每一条真理都被做成一本书,存放在不同房间的不同书架上。这样的设计便于你用空间记忆来辅助记忆内容的提取。”
“还真是贴心呢。”周宇笑了笑,但随即便发出了来自灵魂的问题。
“你为什么要帮助我们,对你有什么好处,我又为什么要相信你?”
镜像依旧面无表情,从眼睛里看不出一丝的波澜。他向周宇作出了解释。
“我早已与我的恒星融为了一体。对我来说,没有好处或者坏处的概念,我就是能量的流动。而你们的行星永远不会对我构成任何的影响。我要帮助你们,只是出于好奇。”
“好奇?好奇什么?”
“我想了解宇宙中所有的文明,看到不同文明的悲欢。这是我在近乎永恒的存在时想做的唯一事情,我不想看到你们的文明毁于自己之手,仅此而已。至于你相不相信我,我想看你自己的选择,这也是我为数不多的乐趣了。”
“仅此而已吗?我要自己进去看看再作判断。”周宇冷冷地说。
“请便。”镜像说完便消失了,留下周宇自己站在真理图书馆前。一瞬间,他感觉到了地面的存在,感觉到了空气的流动,还有鸟语花香,这感觉对他来说如此的熟悉,就像是回到了15年前,还是大学生的岁月。
与此同时,在相隔8000公里的同一片天空下,中国东部已经进入了深夜。栗彬却依然呆在宇宙研究院4楼自己的办公室里。门外传来一阵既特别又熟悉的脚步声。滋~哒、滋~哒……渐渐地越来越近。这是一种液压马达与液压缸配合运行时产生的特殊噪音。
“当、当当。“三下礼貌的敲门声响起。
栗彬把目光从电脑屏幕上移开,对着门口说道:”进来吧,门没锁。“她心里清楚,是他来了。
一个身高180厘米左右男性模样的机械人走了进来。上身穿着墨绿色的T恤,下身则是卡其色的长裤,但并没有穿鞋。因为他的前后脚掌是分开的,独立由各自的液压马达驱动,以便随时调整重心保持平衡,同时还能确保稳稳地抓住地面。
他全身上下覆盖着非常漂亮的金属灰色的阳极氧化铝外壳,这些金属外壳被打造成模仿人类的肌肉线条的形状,在结合处互相交叠覆盖了一部分,以便身体在运动时不会有所妨碍,也不至于裸露出内部的线路结构。
头上虽然没有头发,但是两只乌黑而锋利的耳朵像精灵一样高高耸起,既负责听觉感知,也作为接受控制信号的天线。眼睛的部分是一个横贯脸庞的狭长的单向玻璃,优美的弧线包覆在脸上,就好像戴了一副造型炫酷的墨镜一样。其实这层单向玻璃的下面是两个高速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结构光探测器等精密的视觉元件。它们被小心地隐藏起来,以免让普通的人类看到而产生心理恐惧。鼻子和嘴巴部分则是一个口罩形状的蒙板,遮盖住发声设备,也起到美观的目的。
“你还没走吗,宇洲?”栗彬看他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开口问道。
“是啊,我看你也没走。想过来和你说说话。都过去一年半了,你还在因为他的离去而抑郁吗?”宇洲的声音从面罩下方的扬声器中发出,就像真的在讲话一样。
栗彬怎么会忘记,从周宇在冲绳用他自己把她换回来的那天起,已经过了一年零五个月又二十一天。她一开始发疯似的想要找寻一切把周宇救出来的办法,但是世界之大,却没有一种她能办到的可能。她就这样一直不肯罢休地努力了九个多月,直到海的另一边,Moses公司发布了消费级纳米建造机器人“The Rod”,她才一下子明白了,周宇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她的身边。因为她知道,这种源自点星者文明的纳米建造机器人的技术,如果没有周宇的自愿协助,米国人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自行研制出来的。她只愿相信,周宇一定是出于什么苦衷才向米国人提供尖端科技,一定是因为不得已的原因才不跟自己联络的。
“我想出去喝一杯,你跟我一起吗?”栗彬没有回答宇洲的问题,反而发出了一个邀请。
“我嘛?好吧,只要你不觉得奇怪就行。”宇洲有些惊讶她竟然会邀请一个由数字化意识远程操作的机械人,但他还是欣然同意了。
“现在的世界变化太快了,发生什么都不奇怪。”栗彬说着,走向门口的衣架,取下挂在上面的挎包,示意宇洲先走。
于是他们一起乘电梯下楼,在停车场里坐上栗彬刚买不久的车。它的外形棱角尖锐,既符合空气动力学,又具有科技感。车身大量使用了碳纤维、钢化玻璃等材料,大灯使用的是激光阵列,尾灯则是由覆盖在车尾的柔性LED屏幕模拟显示出来的。
栗彬所坐驾驶位的方向盘是隐藏起来的,因为在市区范围内,为了车辆通行的高效率和安全性,是禁止任何人自行驾驶车辆的。所有的车子都需要接入6G网络,在交通管理局的系统安排下,由自动驾驶系统进行操作,乘客只需要输入目的地即可。
“我的车快要没氢了,咱们得先去趟换氢站。”栗彬看着挡风玻璃上显示的图标跟宇洲说道。接着,她启动了语音识别系统,告诉车子先去环城线上的“中氢”换氢站。
由于中国南海的洞天塔常年以极低的成本,接近无限的功率向周边国家供应几乎免费的电力,又因为纳米建造机器人的爆发式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亚洲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氢燃料电池的普及。将电解海水产生的氢注入装满纳米建造机器人的长方形电池仓中,纳米机器人会牢牢地抓紧多个氢分子,使得宏观上低密度氢气变成高密度的液态金属氢,在体积缩小11000倍的基础上稳定地储存在电池仓中,只在需要的时候被释放出来进行化学反应发电,续航可以达到惊人的1500公里,而产生的废气只有水蒸汽。这种划时代的技术在中国已经完全淘汰了使用化石燃料的内燃机汽车和锂电池充电式汽车。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大量的能源和高超的纳米建造机器人技术。这对于中国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对世界上的大多数其他国家来说,不是欠缺其一就是干脆两种条件都不具备。
栗彬的车子悄无声息地自动移出停车位,穿过大门后迅速地汇入车流。在交通管理局系统的指挥下,她的车子距前车仅保持50厘米的车距,但速度却一直维持在60公里上下。这种先进的自动驾驶和车流调度技术让路面的使用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虽然看上去很危险,但是整体的交通事故率却非常低,实现了在极高人口密度的城市既能不堵车,又能满足所有人开车出行的需要。
当他们到达换氢站,在一个放满电池的货架岛左侧停下来时,等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问道:“你好,换多大密度的?”
“1.5的就够了,最近也不出远门没必要换高密度的。”栗彬回复道。
“全换吗?”
“嗯,全换吧,麻烦你了。”
“好嘞。”工作人员说着,推过来一个带轮子的操作台靠在车边,然后熟练地从车子C柱下方的开口拉出一条长约1.5米,宽15厘米,高20厘米的四棱柱状电池仓,砰地一下放在操作台上。他打开电池仓上盖的卡扣,露出并排放置的金属氢贮藏单元。这些单元的形状貌似砖块,但表面是用铝合金包覆的。他依次把一共12个贮藏单元取出,又从旁边的货架上拿来12个新的按原样放回其中,最后合上盖板、推入车上的卡槽中。整个换氢过程用时不到3分钟。
“好了,一共12元。要不要贴一个防静电释放的魔术贴,现在只需8元? ”工作人员向栗彬推销道。
“不用了,谢谢。就刷脸支付吧。”栗彬客气地说。于是工作人员用结构光扫描仪拍下了她的面孔,通过分析面部特征和虹膜纹理,很快就识别出她的账号,完成了交易。
“现在加满一箱油,哎不,氢气,只需要这么点儿钱吗?我记得以前来一次加油站最少也得两三百。”宇洲感叹道。
“是啊,你不用车不知道,现在能源价格已经跌到快不要钱了。连带着整个工业品市场的价格全都走低,以前挣个万把块钱不够花,现在每个月随便乱买东西,却怎么也花不完。”栗彬说着,把目的地设为市里最高的那座大厦。
半小时后,他们到达了大厦的地下停车场。宇洲在栗彬的带领下进入高速电梯,直接从地下9层上升到88层。他的这具机械身体侦测到了气压的改变,躯体内部的液压油泵把功率输出调小了一些。
“你还好吗?”栗彬敏锐地听到了宇洲身体内部传出的特殊声响,便关心地问道。
“没事,就是把油压调小了一点儿,不然关节没法复位。”宇洲答道。此时,电梯的门开了。这是一个装修富丽堂皇的爵士乐酒吧,位于这栋摩天大楼的顶层,360度的全景视野可以把整座城市的夜晚一览无余。他们选择了一个靠近乐队的侧翼位置坐了下来。
周围的人大多注意到了宇洲的身体,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则很有礼貌地装作没看见。很少有数字化意识控制的机械人来这种娱乐场所,因为他们无法饮酒,自然也没法体会到酒精麻痹大脑时产生的那种放松的体验。
很快,酒吧的服务人员上前询问栗彬想喝点什么,她随便点了一杯“大都会”鸡尾酒,并要求给宇洲也上一个一样的空杯子。
“这副身体用着还习惯吗?”栗彬继续刚才的话题问道。
宇洲把覆盖在小臂内侧的金属盖板拆开放在小桌上,露出里面一束一束的金属软管。他指着这些直径只有几毫米的银色管子解释道:”你看这些软性液压缸,它们内部流淌的是澄清的液压油,只要我想移动身体,它们就会像人体的肌肉一样牵拉或推动金属骨骼,有些大的关节部位,比如膝关节和肘关节则额外有液压马达来助力转动。结构强度和力量都远超我之前的身体。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之前那样细腻的感觉了。现在整只手臂只有十几个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没法精确地感知某个部位的温度,或者感受到某些轻微的触动。视觉和听觉的灵敏度都比之前有很大的提升,但嗅觉打了不小的折扣,体内的紧凑型质谱仪只能分析出几十种不同的气味。不过没有关系,总体上我感觉很好。“
栗彬笑着摇了摇头:“不是,我的意思是你有没有感觉什么不方便?”
“嗯。说到不方便确实有一点,就是液压油泵的噪音比较大,静止不动还好,只要动起来就会发出滋滋的噪音,比较容易影响到别人。另外就是所有的动作都需要主动地操作,每一块骨骼的运动状态都需要完美地协调,这可比开车难多了。你可以想象,开车只有两个踏板,一个加速一个刹车。而要操作这副身体走路,我至少要同时操纵数十块金属骨骼的动作,稍有不慎就会摔倒。我用了两个月才练到现在这个不会随便跌倒的程度。”宇洲认真地回忆道。
栗彬还是笑了笑,看着宇洲的眼部护镜。她希望玻璃盖住的的不是冰冷的摄像头、传感器,而是肉体组成的真实眼眸。她心想自己真傻,明知宇洲是完全没有情感的数字化意识,却还是一厢情愿地把他当成原来的周宇一样聊天。
肯内特受邀参观位于圣克鲁兹岛的布里阿瑞俄斯激光站的点火仪式,但是他有自己的打算。从酒店开车出发后,他一路向北,在一个之字形的转弯后,就越过了岛上的山脉。道路两旁的树木、灌木和绿草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渐渐地显露出黄褐色的土地来。
这是一条从山上开下来的公路,在以往的日子里,这条笔直的公路只有一个目的地,就是岛屿北面的西莫机场。但是时间和人的意志改变了这个与世无争的地方,肯内特从挡风玻璃里就可以看见前方的公路有一个向右的分叉,岔路向岛屿东侧的海岸延伸过去,尽头处有一座奇怪的建筑面朝大海,赫然耸立在布满砾石的戈壁。它好似一个圆顶的天文台,巨大的穹顶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也可以打开并露出藏在其中的高能激光发射器。两座高高的混凝土冷却塔矗立在西侧,为裂变反应堆发电时释放蒸汽。
布里阿瑞俄斯激光站,肯内特心里默念。这是用希腊神话中的百臂巨人三兄弟之名命名的,寄托了建造者希望三座激光站齐心协力撑起锡安之石的愿望。他并不打算在激光站现场观看点火仪式,那样未免也太过无趣。他希望在远处用自己的肉眼看着激光划破苍穹,化为光之矛直指太空的景象。
从岔路口右转以后,肯内特看好时机把车开下了路肩。他走下车,爬上被晒得有些发烫的引擎盖,坐在了车顶上面。他掏出手机,看了看激光站点火的倒计时。他远远地望着激光站的方向,余光里,一只当地特有的加拉帕戈斯象龟拖着缓慢的步伐吸引了他的注意。这只体型硕大如熊的家伙刚刚晒完太阳,升高了自己的体温,正背着它那岩石般的硬壳向方圆几百米之内唯一的一棵树下爬去。肯内特看着它好不容易才爬到阴凉的地方,伸着头张着嘴四下观察,好像在寻找着什么东西。
正看得出神,忽然间自己兜里的手机发出了哔哔的响声,点火的时间已到。为激光站供电的核电站全功率开机,控制棒从燃料罐中抽出,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很快就将冷却剂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高温的冷却剂经过循环泵加热蒸汽发生器,产生了大量的蒸汽推动汽轮机全速运转,最终带动发电机源源不断地把电能输送给穹顶里面的大功率固体激光器。
随着冷却塔里袅袅吹出的蒸汽,直径超过5米的固体激光器瞄准静止轨道上展开的一面光帆,射出了一束耀眼的红色光柱。光柱所到之处,空气被骤然加热到一个难以置信的温度,强烈的热胀冷缩效应从下往上层层传递,不断爆开以超音速传播的冲击波。肯内特在十几公里以外都能听到震耳欲聋的轰鸣。身边那只乘凉的巨龟早已被吓得把头缩在壳里,再也不敢东张西望。
周围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涌向激光站,不断地被光柱加热升空,又在高空遇冷降回地面。这样的气流越聚越多,热交换越来越剧烈,很快便形成了一个小型台风。布里阿瑞俄斯激光站就是它的台风眼。半径50米内的天空被光柱染成了红色,没有一丝云能在这个范围内存在。50米开外则聚拢着蓝黑色的雷云,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绕着中心快速旋转,雨滴伴着电闪雷鸣把方圆20公里的天空遮蔽得犹如黑夜一般,飓风中夹杂着砂石,打磨着每一寸的土地,这种景象就像世界末日一样恐怖。肯内特也受不住狂风的呼啸,他赶紧回到车里,透过玻璃观察着短短几分钟内发生的剧烈气候变化。
与此同时,位于秘鲁马丘比丘山脊上的科托斯激光站也向另一面光帆射出了它的绿色光柱,霎时间飞沙走石,强大的音爆把前来参观的游客统统击倒,人群在惊呼中四下逃散,慌忙地各自寻找掩体而去。刚才还在遗迹里闲庭信步地吃着草的羊驼也发出凄厉的嘶叫,向安全的地方逃难而去。
坐落在巴拿马古城旁边的古革斯激光站也向最后一块光帆发射了蓝色的光柱。远处繁忙的巴拿马城市中心都能听到刺耳的爆裂声,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街上震惊地看着蓝色的光之矛从地面直射苍穹。大雨和狂风转瞬即至,人们还来不及互相讨论眼前的怪异景象,就赶忙收拾起东西躲进房子里,透过被风吹得咣咣作响的窗户查看着周遭畸变的景象。
在宁静的地球静止轨道上,三块锡安之石依次接收到了来自激光站的三色光柱,用粗糙的银色表面把高能激光散射到大气层中,产生了有如彩虹一样颜色的辉光。从地面看上去就像五颜六色的极光,煞是好看。兆瓦级的光压把光帆撑得鼓鼓的,拉动下方挂载的缆绳轴向外太空飞去。为了平衡这股力量,一根小巧但十分坚硬的钨制金属棒从轨道上被抛下,带动着四根并联的碳纳米管纤维制成的缆绳,向着巴比伦空间运输港的中心,那座五角星形的建筑做自由落体运动。
随着钨棒高度的迅速下降,它所受到来自地球的引力也逐渐增强,下落速度也越来越快,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也因此不断增加。当空气摩擦钨棒产生的热量达到2000摄氏度时,它开始发出耀眼的黄色光芒,带着耐高温的碳纳米管缆绳一起从三根光柱之间穿出,直插向地面。
在这个过程中,三座激光站不停地根据休斯顿任务控制中心传回的轨道数据微调自己的功率,让光帆吊着缆绳轴始终保持在预定的轨道位置不动。经过三个半小时的下落,钨棒以8倍音速落入早已为它准备好的非牛顿流体缓冲液。这种神奇的液体在静止时是粘稠但可以流动的。一旦向其的表面施加一个冲击力,它就会立刻变得比岩石还要坚硬,有效地吸收冲击的能量。太空港的工作人员正是使用了这种乳白色的非牛顿流体来接纳钨棒的冲击。
在碰撞开始时,钨棒一头钻入液面以下,在其中激起了一个巨大的白色鼓包,然后就缓慢地消散下去,并没有产生任何爆炸和溅射。缆绳也因为下落的惯性在天空弯成一条优美的弧线。只等光帆在激光的照射下慢慢提升高度,就能最终绷紧这四根缆绳。作为人类有史以来建设的最高的建筑物,这座通天塔就算基本竣工了。
肯内特伏在方向盘上,用手背支撑着下巴,静静地看着光柱逐渐暗淡下去,周围的雷雨风暴也慢慢散去,留下雨过天晴的清新气息。趴在树下的那只加拉帕戈斯象龟也试探性地探出头来,摇一摇背上散落的砂石,谨慎地观察着周边的环境。肯内特会心地笑了笑,心想:该做的事情终于搞定了,是时候去参加无聊的庆祝仪式了。
最先得知栗彬遇袭被劫持的是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他们接到警察的电话赶到现场协同调查。看到自己的同事惨死车里,来宾下落不明的情况后,心里悲愤交加。驻菲律宾大使对此事高度重视,他命令领事专员进驻警察局......
最新评论